第三篇 有心栽花花会开10/10章
第二章 花卉四季
一、春季盆花的管理
按照自然规律,盆花应该在严寒的冬季枯叶飘零、残花败落,春天繁花似锦、春意盎然。可事物偏偏截然相反,有不少人家的盆花,冬天叶绿花红,而到了春天却叶黄花落,尤其是米兰、含笑、茶花、杜鹃等名花,不但出现落花、落叶等现象。甚至有的全株死亡,这是什么原因呢?其因素是多方面的,但是主要的有如下几点。
过早地将盆花搬到室外去晒太阳。由于夜间室内温度偏低,一下子造成温度骤变,使根系受伤。
初春浇水过多。特别是在北方地区,停用暖气后,室内温度较低,植物吸水能力差,水分过多,容易使根系腐烂。初春施浓肥,尤其用未发酵的鲜奶、麻酱或含油脂过多的液肥浇花,使盆花“烧死”是第三个原因。此外,冬季盆花在室内接受日照较少,枝条嫩弱,如果初春过早地出房,受寒风侵袭,也会受到伤害。
春季,是换盆的黄金时节。此时,花卉正处于休眠阶段,换盆后伤口容易愈合,并可使花卉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,为全年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。草木花卉因生长迅速,生长周期短,应每年换盆一次;木本花卉,如梅、腊梅、石榴、月季等,可隔年换盆一次;松、柏、竹类常绿花卉,因生长缓慢,可2—3年或4年换盆一次。大型盆景或树桩盆景,不必逐年增加盆的尺度,可于原盆内作环状换土或修根,隔几年再换盆一次。一般新盆用前应首先在水中浸泡、浸透,然后方可使用,如果让盆先在肥水中浸透则更为理想。如果还沿用旧盆,则应清洗,以免盆中原有的病菌传染给新换的土壤。
在北方,室内花卉在春季要陆续出室,但因室内外温度、湿度、空气、光照不同,所以室内的花卉直接移到室外,应按其习性的不同,注意以下几点:
要避免冷风侵袭早春不要急于将喜高温的花卉移到室外,以免冷风侵袭。否则会引起植树株大量落叶,甚至死亡。可选择晴天的中午移到室外,晚上再移回。次数由少到多,时间由短到长,使其逐渐适应。
要防止气温聚变春季气温多变不一,盆花在室内越冬后最怕春寒,出室的花木要放在背风向阳处,遇到天气聚变时,要及时搬回室内或遮盖。
浇水不要过多早春花木刚刚复苏或刚刚萌芽,盆土只要稍微湿润即可。如果浇水过多,容易造成烂根。
施肥不宜过浓施肥量要由少到多,时间约每半月施一次。之后要注意浇水和松土,以利于根系发育。如施肥过多,对幼根的生长有害,严重时会烧死植株。
换盆盆栽花卉由于经常浇水,盆土易于板结,肥料也会流失,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壮大,应及时更换大盆和补充肥土。一般来说,常绿花木如:文竹、四季海棠、松柏等可在生长期或梅雨季节进行换盆或补充肥土;落叶花卉如月季、石榴等,应在早春植株尚未萌发时进行换盆或补充肥土。一般换盆前2天——3天要停止浇水,使盆土干湿适中,以便于盆土不散坨。植株脱盆后,去掉土坨上近一半的旧土,并剪掉枯根、伤根、腐烂根和病害根。栽植前用碎瓦片处理好盆底排水孔,再在盆底垫一层无病虫害的洁净舒展,一手提直花株,一手沿盆边慢慢填入培养土,并把土捣实,以防根系不能与盆土紧密接触,造成透风漏气,或植株无法吸收水肥而枯死。换盆之后要浇一次透水,待水彻底渗透后要覆一层细土。
扦插繁殖春季则是多数灌木花卉扦插繁殖的好时机。为了适应严冬的环境,植物积蓄起它的养分,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,以加强御寒能力。春季天气转暖,植物把贮存的养分用在萌芽长枝抽叶上。所以剪取此时的枝条扦插繁殖,成活率比其他季节高。而且春季雨水较多,空气湿度较大,插穗易于成活。选插穗时应选健壮的枝条,剪除顶部过于幼嫩的枝梢,长度约15厘米——25厘米,顶端最好留一片叶,使插穗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,从而产生生长素,促进生根。土壤既要清洁又要通气疏水,以便让插穗有足够的水分,又有充足的空气,更有助于切口愈合组织的形成及新根的产生。插床要注意遮荫,空气湿度保持在50%——60%。一些丛状花卉,如文竹、天门冬、吊兰等,也可于春季进行分割株丛与匍匐茎进行繁殖。
二、夏季盆花的管理夏季盆花管理主要应把握好阳光、水份、肥料的供给。
夏季来临时,气温较高,蒸发量增加,土壤中水分易散失,盆土易干燥。同时夏季雨水偏多,空气湿度也较高,病虫为害严重。因此,在夏季要加强管理。
(1)水分管理:夏季温度高,盆土易干燥,因此要根据花卉的种类、习性及天气状况进行浇水,室内盆花2~3天浇水一次,放在阳台阳光直射地方的花卉则每天浇水1~2次,并根据空气湿度的高低可利用喷雾器向叶片及植株浇水。作用是补充水分及降低盆土及植株的温度。如喜阴类的花卉,一般都放在室内,蒸发量不是太大,可2~3天浇水1次,对于米兰、桂花、扶桑及茉莉等喜欢光照的花卉,一般放在阳台上,蒸发量较大,可以每天浇水1~2次。
(2)施肥管理:对于夏季生长旺盛的花木,则需要较多的肥料,应该注意施肥,一些在夏季休眠或半休眠的花卉,则停止施肥。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状况及树势进行,施肥前要进行松土,增加土壤的通透性,以利于土壤的微生物的繁殖,使根系生长良好。如大部分仙人掌类在南方夏季休眠,这时不要施肥,但在北方夏季是它生长较旺的时期,这时要注意施用一些有机肥及复合肥。一些观叶类在南方夏季进入半休眠状态,这时施肥量要少或者不施肥,每月施用2~3次即可。
(3)依种定位:夏季阳光强烈,南面的阳台光照时间长,温度也较高,适宜摆放阳性花卉,如茉莉花、桂花、含笑、毛鹃、仙人掌等。喜阴花卉如君子兰、西鹃、兰花、红掌、文竹、吊兰等应移至北面阳台,避免过强的阳光曝晒而导致花木受伤或死亡。
(4)修剪:夏季植物生长旺盛,这时要对花卉进行适当修剪,主要是对草花进行摘心,如一串红这时要及时摘心促其多长出侧枝,多开花。另外对于观果类的花卉如金弹子、佛手也要进行疏花、疏果,以使养分集中,果大色艳。一些生长旺盛的花木,发现徒长枝,要及时剪掉,以防空耗营养。
(5)繁殖:江南地区进入了梅雨季节时,这时可以对花木进行繁殖,如扶桑、变叶木、茉莉、米兰等可用扦插法繁殖。一些草花在北方可在夏末播种,如仙客来、瓜叶菊、大岩桐等。
(6)病虫害防治:夏季空气湿度较大,也是病害滋生的适宜季节,因此花木平时养护时要半个月打一次杀菌剂进行病害的预防,病害重在“防”而不是在于“治”,因为花木一旦染病,再用杀菌剂较难彻底杀灭。此期的虫害主要是介壳虫、红蜘蛛、蛞蝓等,一旦发现,及时用药杀除。
三、秋季盆花的管理随着秋季的到来,气温逐渐降低,日照时间缩短,强度减弱,各种花卉的生长发育都发生较大变化,特别是北方盆栽花卉的管理,必须注意各自的特点。一般秋冬或早春开花的菊花、仙客来、水仙、一品红、茶花、蟹爪兰及秋播的草本花卉,可继续正常施肥、浇水:其余大部分盆花则需要逐渐节制肥水,做好越冬准备。盆土不太干则不浇或少浇水,尤其是耐荫花卉和放在室内较暗处又低温的盆花,严禁浇水过勤和水量过大,以免烂或招致病虫害。梅花、杜鹃等,木本花卉,虽需继续追肥浇水,但入秋以后也要减次、1跋量,以免造成徒长,影响花芽分化和降低抗寒能力。宿根类草本盆花如菊花开花以后剪除茎叶,连盆置于5℃左右冷凉干燥处准备过冬。球根类花卉如唐菌蒲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,叶片枯黄时,将球茎挖出,充分晒干并抖去泥土,分品种装入纸袋置5℃左右干燥室内贮藏。大理花、美人蕉下霜前或初霜后将块根、根茎挖起,尽量不伤大丽花块根的根茎,轻轻去掉泥土,稍晾干后沙埋于5~7℃的室内阴暗处,注意沙土不要过湿。晚香玉的鳞茎需在下霜前挖起,剪除老叶,切除残留的鳞茎盘和须根,充分晒干,置于15~~20℃的室内干藏。朱顶红、状元笔一类,少量的可在内控肥水;大量的于下霜前剪叶,挖出,晾干,埋沙贮于不结冰的室内,准备过冬。
盆花的秋季管理,主要应做好以下六点。
节制水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,日照渐弱,盆花生长减慢。除春节前后开花的蟹爪莲、茶花、杜鹃、迎春、仙客来等少数花卉可按正常管理外,大部分花卉要从九月中旬开始控制浇水量,停止施肥,以免水大烂根,肥大枝叶疯长,影响越冬。
收种贮藏秋季是草本花卉种子成熟的季节,应及时做好花种的采收贮藏工作。采种应选取生长健壮,花色、花形俱佳的母株,贮藏一定要晾干,包好,放置在通风、干燥、低温(0℃至4℃)的环境下。美人蕉、大丽花等可于霜前剪除地上茎叶,掘出根茎,去除宿土,晒1天至2天后置于盆中沙藏,盆土过干时少量浇水,但不能过湿,以免过早萌发,造成春苗瘦弱。
秋播秋种三色堇、瓜叶菊、蜀葵等草本春花,以9月至10月上旬播种为最佳时间,种后注意喷水,保持湿润,出苗后要及时间苗。月季、茉莉、牡丹、芍药、金银花、玉兰、金桂等花卉的扦插、分株、压条、嫁接等也以9月、10月间为好。
修剪整形除早春开花的花卉外,大部分花卉都可在秋季修剪整形,剪除病枝、枯枝、过密枝、避忌枝、徒长枝、进行蟠扎整形,为盆花越冬及翌年生长打下良好基础。
防病祛虫秋季是防治花木病虫害的良好时机,盆花入盆前,为防止越冬病害源、虫源,可喷洒药物预防。已发现病虫害的,要有针对性的彻底治疗,绝不让病虫害入室危害花木。
适时入室盆花入室的时间,应根据不同花卉而先后有别。米兰、茉莉、文竹等宜暖花卉可早入室;金橘、梅花等稍耐寒或较耐寒的花卉可晚入室。除露天越冬的耐寒花卉如松、柏、冬青等,和霜后赏叶的红叶,黄栌等花卉外,绝大多数花卉都以霜降前入室为好。
四、冬季盆花的管理家里如果养了花,请看看这篇根据胡一民、曾平章、包尚理、温简虎四同志来稿综合整理的~~仍有一部分盆花留在庭院和阳台外,其他盆花都大致移入室内了。移人室内的花卉,需精心管理;留在室外的花卉,要防止受冻,才能使它们生长良好。~、浇水与喷雾。除少数仙人掌类及多肉多浆类比较耐旱的花卉,须保持适度干燥外,绝大多数盆花的浇水次数也应比春、夏、秋三季有所节制。过湿易烂根,过干易使根须脱水而死。因此,原则上室内盆花每周浇水一次,庭院和阳台的盆花每周浇水二次。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,时间以晴天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为宜,且水温与土温或气温大体相近,以免水温过低或过高对盆花产生不良刺激。冬季比较干燥的地区,空气湿度小,风沙大,就应对观叶的龟背竹、凤梨、文竹、春羽、铁树、伞草、蕨类、松类、柏类、竹类、橡皮树等,对观花的山茶、杜鹃、梅花、蜡梅、迎春、仙客来、瓜叶菊、蟹爪兰等,对观果的南天竹、火棘、代代、佛手、金桔等,经常进行叶面喷雾,使植株保持一定程度的湿润,叶片更加光洁清爽,或加速花蕾的膨胀与开放,或增添果实的鲜美。二、保温与防冻。喜高温的米兰、大岩桐、西鹃、白兰花、秋海棠、仙人掌类、蕨类和大多数附生兰等,以及冬季开花的君子兰、仙客来、倒挂金钟、扶桑、一品红、蟹爪兰、瓜叶菊、叶子花等,温度在12~25℃之间最宜。温度过高或过低,都会使植株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。防寒措施不当,盆花受冻,轻的落叶,生长迟滞,开花量和长果量显著减少,重的整株死亡。可在出现轻度冻害后采取一些护理措施,以便植株恢复生长。首先,将受冻盆花移至温度较高(10~22℃)、湿度较大、阳光充足的室内或背风向阳处,用温水洗净叶片表面的灰尘,以增强花卉的光合作用,恢复树势。其次,针对受冻花卉的根系呼吸作用和吸收肥水的能力都弱,常处于饥饿状态,要掌握"不干不浇,见干就浇,浇则浇透"的浇水原则,在晴天中午浇水;经常松土,增加土壤空气;并做到"薄肥勤施",7~10天一次。三、施肥与采光。除了冬季开花与继续生长的花卉外,一般花卉都在冬季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,不需要施肥,以免烂根。但冬天开花的可半月施一次稀薄液肥。以上冬天开花的花卉和喜阳类的米兰、白兰花、仙人掌类、多肉多浆类、苏铁、棕榈、橡皮树等,还应放在室内外向阳的地方。而喜阴类的大岩桐、倒挂金钟、西鹃、秋海棠、文竹、吊兰、山茶、含笑、蕨类、南天竹、龟背竹以及兰科植物,则应放在室内外背风不朝阳的地方。
冬季来临,人们纷纷把盆花移入室内,让它们安全越冬。要使盆花在冬季枝叶茂盛、果硕花艳,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:
盆花摆放要讲究光照是花卉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。花卉入室后放置的位置要考虑到各种花卉的特性。通常冬春季开花的花卉(如蟹爪兰、仙客来、爪叶菊、一品红、茶花等)和秋播的草花(如香石竹、金鱼草等)以及性喜光照、温暖的花卉(如米兰、茉莉、白兰、扶桑等),应放在窗台或靠近窗台的阳光充足处;有些夏季喜半阴、冬季喜光照的花卉(如君子兰、倒挂金钟等)也需放在阳光充足处;性喜温暖、喜半光的花卉(如文竹、四季海棠、杜鹃等)可放在离窗台较近的地方;性喜阳光但能耐低温的常绿花木或处于休眠状态的花卉(如桂花、柑橘类)可放在有散射光的冷凉处(0℃以上)。
室内要注意通风,这样既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,又有利于花卉健壮生长。
浇水要注意盆花冬季浇水不当,往往会造成生长不良或烂根。一般室内盆花每周浇水2~3次,每次浇水应浇透,防止出现“半腰水”。浇花用水,一定要经过日晒,使水温接近室温时再用(土温与气温相差不能超过5℃)。浇水时间多在中午前后,若在傍晚浇水夜晚寒冷,花卉根部易受冻害。冬季室内空气干燥,除浇水外还可适当喷水,对观叶植物,如龟背竹、文竹、铁树、橡皮树等,要经常给予叶面喷水,除尘保洁以利于光合作用。
施肥要灵活冬季对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花卉,如石榴、月季、仙人掌、变叶木、广东万年青等,应停止施肥,但对这些花木在初冬或早春必须进行一次换盆,以利于翌年的生长和开花结果。观叶类如龟背竹、天门冬、春羽、一叶兰等,可施适量的复合肥及硫酸亚铁,每月一次为宜。
观花类如仙客来、茶花、腊梅、蒲包花、君子兰等,应增施适量的磷钾肥,可使花硕色美、花香浓郁。而一定量的钾肥则可防寒和抗倒伏。此类花可沿盆壁加入颗粒态的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,施肥时间以花蕾生长期为宜。观果类应增施磷肥如金桂、金豆、佛手、火棘等。其方法是从花盆边缘施入少量固态磷肥,直到果实接近成熟即可停止追肥。
修剪要抓住时机养花“七分靠管,三分靠剪”。通过修剪使花卉株形整齐,姿态优美,花繁果丰。冬季是花卉修剪的最佳时间,对榔榆、雀梅、三角枫、石楠、榕树等,以观赏干枝为目的的桩头,可将其密生枝、病虫枝、徒长枝、病弱枝等全部剪去,其他枝条作适当缩剪,使桩头保持层次分明,枝片清爽。
对腊梅、梅花、迎春、月季、扶桑、一品红、木芙蓉、玫瑰等观花种类,可于花谢落叶后将一年生枝从基部2~3厘米处剪断,促使所保留的基部芽萌发和多抽新梢,以保证其翌年叶茂花繁。此外,对绝大部分盆花均可在早春结合换盆整形修剪。对落叶类花卉一定要在新芽萌发前换盆,不然会造成水分的收支不平衡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或枯死。